一、108新課綱跟舊課綱內容有什麼差異?
(一)強調「核心素養」與「知識」的不同
以往舊的課綱強調知識的記憶及背誦,可以從基測或是學測看得出來記憶的背誦程度佔了舊課綱很大的要點;108新課綱則是從「素養導向」出發,除了單純的背誦知識點外,跨科整合、題幹文字敘述增加,甚至結合時事等重點,因此不只是文科科目,數學、自然等理科科目也會遇到需要應用到閱讀理解、重點整合等閱讀素養能力。108新課綱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方式,希望將來孩子除了要具備學科知識的「硬實力」外,也能培養出素養教育所需的「軟實力」。
(二)下修必修課占比,增彈性學習時間
彈性學習課程不同以往舊課綱作為導師能夠自己使用的的彈性教育,108新課綱的彈性學習時間其實是讓每一間學校考量學校特色及學生特性,規劃辦理最適宜自己學校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跨領域的協同教學。例如有些學校會將「地理」及「地科」整合,配合學校所在縣市的當地特色,帶學生跨領域地更接觸自己所在家鄉的鄉土民情,除此之外,跟原本的「彈性學習節數」最不一樣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讓彈性學習「從無到有」,讓學習放慢腳步;而新課綱則是強調「從有到好」,讓學校端以及學生端都能放慢腳步,思考怎樣做才是最適合自己學校的方式。
在此同時,108新課綱也取消電腦課,以往電腦課時學校會規定學習基礎軟體操作,實作時也較侷限於點對點的探討,學生有時甚至會興趣缺缺而轉去瀏覽社群媒體;108新課綱也針對此做更改,把電腦課取消,不再是單向的輸出資訊,希望學生不再單一的學習資訊使用,而是可以結合其他科目(例如花蓮玉里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協助花蓮國中國小推動數位科技,推廣pythons與scratch等程式語言推動科技教育,融入自走車、無人機、仿生獸等)搭配資訊科技的使用進行課程。
(三)新增「學習歷程」檔案,鼓勵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修課程
108新課綱為了讓學生在每個求學階段都能逐步探索自己,新增「學習歷程檔案」繳交,而學習歷程檔案其實就是升級版的備審資料,檔案包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志工服務或是參加的活動等等,針對學生自己的興趣、專長去延伸,在檔案裡展現學習的主動性、對特定領域的學習熱情與成果,讓大學知道「為何要錄取你」。
二、國小/國中/高中108新課綱教學內容有什麼改變?
(一)國小
1. 國語文領域
|
2. 數學領域
|
(二)國中
1. 國文科
|
2. 英文科 |
3. 社會科
|
4. 數學科 |
5. 科技領域
|
參考文章:
(國小篇)新課綱到底改了什麼?國小家長必看!一起來看國小新課綱重點解析懶人包!
(國中篇)新課綱裡會考考什麼?超強大的國中新課綱分析!家長不得不看!
三、108課綱升學體制變革
(一)考科自由選考
111學年度起,學測考試科目包括:國文、英文、數學A、數學B、社會、自然共6考科,考生可依校系規定自由選考,除了國文、英文範圍考到高三上學期必修外,其他各科皆以高一和高二的必修課程內容為主。
(二)新增學習歷程
因應108新課綱所提倡的「終身學習」願景,教育部設立學習歷程檔案以代替原先的備審資料,希望能讓學生定時紀錄及思考自己的生涯發展,並且引導學生在建置的過程中,及早思考與探索未來。
(三)考試內容強調素養題型
有別於以往需要大量記憶、背誦的學習內容,108新課綱更注重的是素養能力及應用。因此孩子需要學會將各科的知識內容融會貫通,並應用於現實生活。因此,在108新課綱教育改革下,素養題型更著重於跨科整合、題幹文字敘述增加,以及結合時事等重點,不只是國文等文科科目,數學、自然等理科科目也會遇到需要應用到閱讀理解、重點整合等閱讀素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