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資訊】家長如何因應新課綱?一篇了解108新課綱內容重點

一、108新課綱跟舊課綱內容有什麼差異?

(一)強調「核心素養」與「知識」的不同

以往舊的課綱強調知識的記憶及背誦,可以從基測或是學測看得出來記憶的背誦程度佔了舊課綱很大的要點;108新課綱則是從「素養導向」出發,除了單純的背誦知識點外,跨科整合、題幹文字敘述增加,甚至結合時事等重點,因此不只是文科科目,數學、自然等理科科目也會遇到需要應用到閱讀理解、重點整合等閱讀素養能力。108新課綱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方式,希望將來孩子除了要具備學科知識的「硬實力」外,也能培養出素養教育所需的「軟實力」。

 

(二)下修必修課占比,增彈性學習時間

彈性學習課程不同以往舊課綱作為導師能夠自己使用的的彈性教育,108新課綱的彈性學習時間其實是讓每一間學校考量學校特色及學生特性,規劃辦理最適宜自己學校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跨領域的協同教學。例如有些學校會將「地理」及「地科」整合,配合學校所在縣市的當地特色,帶學生跨領域地更接觸自己所在家鄉的鄉土民情,除此之外,跟原本的「彈性學習節數」最不一樣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讓彈性學習「從無到有」,讓學習放慢腳步;而新課綱則是強調「從有到好」,讓學校端以及學生端都能放慢腳步,思考怎樣做才是最適合自己學校的方式。

在此同時,108新課綱也取消電腦課,以往電腦課時學校會規定學習基礎軟體操作,實作時也較侷限於點對點的探討,學生有時甚至會興趣缺缺而轉去瀏覽社群媒體;108新課綱也針對此做更改,把電腦課取消,不再是單向的輸出資訊,希望學生不再單一的學習資訊使用,而是可以結合其他科目(例如花蓮玉里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協助花蓮國中國小推動數位科技,推廣pythons與scratch等程式語言推動科技教育,融入自走車、無人機、仿生獸等)搭配資訊科技的使用進行課程。

 

(三)新增「學習歷程」檔案,鼓勵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修課程

108新課綱為了讓學生在每個求學階段都能逐步探索自己,新增「學習歷程檔案」繳交,而學習歷程檔案其實就是升級版的備審資料,檔案包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志工服務或是參加的活動等等,針對學生自己的興趣、專長去延伸,在檔案裡展現學習的主動性、對特定領域的學習熱情與成果,讓大學知道「為何要錄取你」。

 

二、國小/國中/高中108新課綱教學內容有什麼改變?


(一)國小

1. 國語文領域
為了強調穩固基礎概念,108新課綱將低年級的國語文課增加到每週六節。除此之外,為了尊重人權、多元文化及增進族群關係和諧,以及為了讓學生更認識自己的家鄉,學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閩南語文、客家語文、原住民族語文、新住民語文(增開七種)等其中一項,每周進行一節課的學習,透過課程去了解家鄉的語言及文化,讓學生可以從小培養寬闊的眼界,更認識自己的家鄉。


例如高雄楠陽國小舉辦聖誕闖關活動,關卡中加入多國語言的口說情境體驗,有英語、越南語、閩南語、阿美語、客家語等,以拓展學生在各語文學習層面的接觸,認識不同族群的文化內涵。 學校期待學生在闖關過程中,能因應新課綱與素養能力的養成,學習策劃過關路線、進行分工協調、互相支援與加油,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展現學習成效。

2. 數學領域
數學是科學之母,從小培養學生熟悉運算符號、進行論證以及抽象邏輯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國小低、中年級的數學課皆從三節增加至四節,讓學生獲得充分學習的機會,強化數學學科素養。雖然增加四節,但所需要學習的單元並不會因此變多,多出來的一節課是根據每位學生的程度開設「類客製化」的課程:數學弱勢程度學生可以參與每週開設的數學補救課程;程度超前的學生也可以在彈性學習課程中,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數學相關的學習社團或是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108新課綱讓數學課程不再單純重視計算,而是更加著重邏輯訓練,需要讓孩子理解運算中的推論。因此過程中套公式、背公式到訓練將不再適用,孩子需要真正理解原理。而進度超前的孩子,則可以探索更深入的課程,如從原理到應用面。讓孩子漸少煩瑣的計算過程,而真正學會數學用以生活。

(二)國中

1. 國文科
在國文科裡,文言文及白話文比例雖然不變,卻多出了「自學課文至少三篇」的規定,目的是為了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除了原本的應有閱讀能力外,新課綱也強調「聆聽、口語表達」的能力,希望學校能夠在輸出知識的同時,多讓學生進行口語的表達,在表達時梳理思緒,增進自身的溝通軟實力。


例如屏東縣鹽埔國中藝術跨領域課程,由國文、表演和美術老師帶領學生社區踏查,將家鄉故事寫成劇本,用偶戲演出鹽埔建庄故事「福樹公傳奇」,讓學生挑戰自我,有人從不會說台語到全程用台語演出,除了傳承文化外,更可以讓學生用不同形式的方式結合各個領域,表達自己的想法。

2. 英文科
雖然108新課綱將英文科的重點放在理解文章,但基本的單字文法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若是不熟悉文法單字,文章也很難進行閱讀。除此之外,新課綱也強調「實用化與情境化」,例如會考將「網購」、「食物中含糖量」等相關閱讀列入考題等等,訓練學生的統整及思辨能力。

3. 社會科
在歷史科裡,舊課綱的課程編排是按照朝代時間,108新課綱則是以「主題式的教學」為主。例如每個朝代使用的幣別不同,以前的課綱會以朝代分割,分別教學;新課綱則是把幣別統整後,以單元主題式,告訴學生經濟是如何的演變的。除此之外,在新課綱裡,歷史也越趨向「略古詳今」,將重點放在生活周遭的事件。


在地理科裡,舊課綱有非常大的篇幅在強調中國及外國的地理,總會讓學生有一種在學好遠好遠地方的感覺,而108新課綱則是強調「本土性」,以台灣的角度放眼世界,才能以更宏觀的視野去了解我們所在的這片土地。除此之外,新課綱也會把「歷史與地理結合」,例如戴潮春事件是發生在哪一個行政區,請選出行政區的圖片以及現在的樣貌等等題目。


在公民科裡,因為詳盡的解釋會讓學生覺得理所當然,以至於其實對概念性的東西一知半解,在108新課綱裡,將概念以「簡答、問答方式」敘述出來,幫助同學透過層層問答,抽絲剝繭的建構整體觀念。除此之外,新課綱也強調把知識與生活做結合,例如反送中運動是屬於憲法裡規定的何種自由等等。

4. 數學科
在數學科裡,108新課綱加入計算機的學習使用,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而非單純「考驗計算能力」,例如七年級生使用計算機 M+ 或 Σ 鍵計算平均數等。當學生進入國中階段時,除了基礎運算能力,更重要的是「閱讀理解」的養成,以及解決情境問題的直觀,在這樣的前提下,計算機就只是協助的工具,而非主要角色。拋開繁複的紙筆計算,讓數學更躍然紙上、貼近生活,因為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更勝於成為只會計算的機器人。

5. 科技領域
108新課綱在國中階段最主要的改變,就是新增科技領域內容。什麼是科技領域?其實科技領域的前身是工藝課,偏向實作課程,像是刻印章、鋸木頭等等。而科技領域則是分成「生活科技、資訊科技」兩堂課,也「不納入會考考科」,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於科技的素養理解。


那科技領域課程包含什麼呢?生活科技裡包括室內設計、燃料電池、動力船、木工陶瓷等等;資訊設計裡則包括程式設計、資料處理等等基礎入門,當然成品做出來美觀及完整度都不影響成績,因為科技領域的重點就是在培養學生對於科技素養的興趣而已。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就曾在今年舉辦「科技教育創意實作競賽」,以「打造智能樂活社區-青銀共好」以及「運輸總動員」為主題,讓學生發揮團隊的想像力,製作出具實用與可操作性的作品,此競賽不但與科技領域的課程結合,並讓學生思考現實生活及未來社會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透過跨領域的知識與能力,實際動手解決問題。

參考文章:

(國小篇)新課綱到底改了什麼?國小家長必看!一起來看國小新課綱重點解析懶人包!

(國中篇)新課綱裡會考考什麼?超強大的國中新課綱分析!家長不得不看!

三、108課綱升學體制變革

(一)考科自由選考

111學年度起,學測考試科目包括:國文、英文、數學A、數學B、社會、自然共6考科,考生可依校系規定自由選考,除了國文、英文範圍考到高三上學期必修外,其他各科皆以高一和高二的必修課程內容為主。

 

(二)新增學習歷程

因應108新課綱所提倡的「終身學習」願景,教育部設立學習歷程檔案以代替原先的備審資料,希望能讓學生定時紀錄及思考自己的生涯發展,並且引導學生在建置的過程中,及早思考與探索未來。

 

(三)考試內容強調素養題型

有別於以往需要大量記憶、背誦的學習內容,108新課綱更注重的是素養能力及應用。因此孩子需要學會將各科的知識內容融會貫通,並應用於現實生活。因此,在108新課綱教育改革下,素養題型更著重於跨科整合、題幹文字敘述增加,以及結合時事等重點,不只是國文等文科科目,數學、自然等理科科目也會遇到需要應用到閱讀理解、重點整合等閱讀素養能力。

分享文章
閱讀更多內容

學力培養 x 親子教養

開學親子講座

訂閱 素養學習
即享免費親子講座

※ 演講主題將依講師規劃微調
※ 講座時間皆為 20:00-21:00

2022.09.14

如何有策略地訓練閱讀素養?

無界塾 教務長 重佐主任
一位平凡的高中國文老師

2022.09.21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你可以怎麼做?

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
彭冠綸圖書館館長

2022.09.28

孩子你慢慢來
放下你的學習壓力

花蓮西林國小 賴老師

2022.10.05

機智教養:如何用同理心
陪伴孩子學習?

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
徐瑜亭 兒童職能治療師

← 取得報名連結

養成學科素養力

暑期閱讀素養訓練班

9場線上閱讀理解課+4場素養盃模擬考+個人專屬學習歷程表

課程時間公告

加碼!專屬課程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