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綱資訊】新課綱到底改了什麼?國小家長必看!一起來看國小新課綱重點解析懶人包!(國小篇)

108課綱實行已邁入兩年,相信各位家中有小孩的都聽聞過新課綱的種種更動,包括小學生要增加國語及數學課堂數、國中生要新增「科技領域」一課等等,讓我們不禁疑惑:台灣學生要學的東西已經夠多了?有必要再更動課綱嗎?

實際上,改變課綱並不是指針動難易度去做更動,更多的是配合整體的社會環境,讓「學習」與「生活」能夠真正結合。身處數位資訊時代裡,我們的現代教育必須有所轉變,除了學科知識外,培養孩子擁有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顯重要。因此,無論是課綱內的學習規劃、或是課餘時間的自學,都鼓勵孩子進一步透過閱讀,吸收不同領域的文本與知識,學習到更廣更深的內容。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國小各科課綱有什麼改變的吧!

 

一、國語文領域

國語文領域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用等,為了強調穩固基礎概念,因此在低年級的國語文課增加到每週六節。除此之外,為了尊重人權、多元文化及增進族群關係和諧,國小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閩南語文、客家語文、原住民族語文、新住民語文(增開七種)等其中一項,每周進行一節課的學習。而新課綱也提及「鼓勵師生養成使用雙語或多語的習慣」,讓多元文化在校園裡漫漫交流。

那為什麼108 課綱需要規劃學習新住民語言?每個人都需要學嗎?其實教育部會有這樣的規劃是因為新住民子女逐漸增加,為了讓學生更認識爸爸或媽媽的家鄉,透過課程去了解語文及文化,讓小朋友可以有更寬闊的眼界和世界觀及更認識自己的定位!當然也不需要每位學生都學習新住民語言,可以在上述的四種語言擇一學習即可!

 

二、數學領域

根據PISA測驗與相關研究分析,台灣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就上,呈現M型化的雙峰現象,意思是我們有許多數學非常好的學生,但程度落後學生也不少,而數學被稱為科學之母,以培養學生應用運算符號、進行論證以及抽象邏輯思維的素養為主,因此國小低、中年級的數學課皆增加至四節,讓學生獲得充分學習的機會,強化數學學科素養。

看到這邊我們不禁懷疑:數學課變成四節是代表學生要學的東西變更多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多出來的一節課是根據每位學生的程度開設「類客製化」的課程:數學弱勢程度學生可以參與每週開設一定節數的數學補救課程;程度超前的學生也可以在彈性學習課程中,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數學相關的學習社團喔!

 

三、彈性學習課程

什麼是彈性學習課程?是跟原本的「彈性學習節數」一樣嗎?彈性學習課程其實是讓每一間學校考量學校特色及學生特性,規劃辦理最適宜自己學校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跨領域的協同教學。跟原本的「彈性學習節數」最不一樣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讓彈性學習「從無到有」,而新課綱則是強調「從有到好」。

在此同時,新課綱也取消電腦課,目的是希望學生不再單一的學習資訊使用,而是可以結合其他科目(例如桃園義興國小融合AR、VR等數位科技融入雙語教學)搭配資訊科技的使用進行課程。

 

從上述的更動來看,108課綱所著重的素養培養,強調的是把知識結合能力與態度,並轉化活用於生活培養解決各類問題的能力,不再只是過去「死背、死讀書」的學習方式,當然,「素養能力」也無法單單靠補習來死命活命的刷題。

《荀子·勸學篇》裡提及「學不可以已」,意思是指學習沒有停止的一天。學生必須要去不斷的反思學習的用意及審視自己學習的態度,而這些都是涵蓋在素養的一部分,也是我們終身必學的課題。

 

|培養素養關鍵能力,掌握終身必學課題

https://bit.ly/3joEUvn

|加入PaGamO英語素養聯盟,與世界接軌的第一步 

https://bit.ly/3DhMhfV

|現在加入line官方社團,不定時折扣碼大放送👋

https://bit.ly/2XNEDth

分享文章
閱讀更多內容

學力培養 x 親子教養

開學親子講座

訂閱 素養學習
即享免費親子講座

※ 演講主題將依講師規劃微調
※ 講座時間皆為 20:00-21:00

2022.09.14

如何有策略地訓練閱讀素養?

無界塾 教務長 重佐主任
一位平凡的高中國文老師

2022.09.21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你可以怎麼做?

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
彭冠綸圖書館館長

2022.09.28

孩子你慢慢來
放下你的學習壓力

花蓮西林國小 賴老師

2022.10.05

機智教養:如何用同理心
陪伴孩子學習?

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
徐瑜亭 兒童職能治療師

← 取得報名連結

養成學科素養力

暑期閱讀素養訓練班

9場線上閱讀理解課+4場素養盃模擬考+個人專屬學習歷程表

課程時間公告

加碼!專屬課程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