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淇華 2020-01-15
學測在即,針對多數考生覺得最難掌握的國寫,台中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蔡淇華分享具體建議,幫助考生在拿到試題後,可以更有方向、有系統地下筆。
星期五就是學測了,這裡提供考生國寫的一些建議:
【論說文】
-
研讀大考的範文,學會設計「龍頭、豬肚、蛇彎、鳳尾」的文章架構。
-
破題三法:(龍頭、鳳尾) a) 破題不是只想到頭,而是「同時想到頭尾」,才能夠前後呼應。 b) 頭尾兩段要有關鍵字的重複,關鍵字是立場(stance/ attitude 贊成或反對)及主題(subject 禁售含糖飲料或青銀共居)。 c) 意象前後呼應:文章從哪裡開始,就該從哪裡結束!
-
黑格爾辯證法:(蛇彎的「邏輯思維」) a) 「合正反合」或「合反正合」兩個架構都可以 b) 注意「正反比例原則」 c) 用「雖然、但是」寫最後兩段,「雖然 兩害相權取其輕、但是 兩利相權取其重」。
-
主文架構suporting material:(豬肚) a) 題幹內容可摘要納入 b) 個人經驗 c) 事實及量化數據
-
「13579寫作檔案」背進考場:(作文與散文有同心圓,散文有「散」的方式) a) 1個獨特生命 b) 3個有衝突的生命故事 c) 5個科學意象系統 d) 7本書或電影的佳句留存 e) 9個量化數據留存
【抒情文】
-
破題三法:(龍頭、鳳尾) a) 找到題目需要的選擇。選擇就是哲學。 b) 頭尾兩段關鍵字的重複,關鍵字是立場及主題。 c) 意象前後呼應:文章從哪裡開始,就該從哪裡結束!(例如第一段說青銀在代溝上搭橋,最後一段青銀兩代就要攜手走過吊橋)
-
抒情就是意象語言,意象語言就是「視覺語言」與「五感思維」 人類存在20萬年,都是用視覺五感來認識這世界,直到5000年前,人類才開始使用抽象文字,因此學習文字創作,就必須回到視覺,用文字畫圖以回到五感。
-
「賦比興」的「發散收斂」思維: a) 賦是生命經驗的鋪陳,也是意象的十面埋伏(埋哽及伏筆) b) 比是意象的類比 c) 興是普世價值的感興
學測國寫6大趨勢
聯考作文題目有四大類:我與我的關係、我與他人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傳統習俗我看見」、「我們這個世代」、「青銀共居,好家哉?」、「學校禁售含糖飲料」、「溫暖的心」,可以發現,不管國中會考作文,或是學測國寫,都有以下6大趨勢:
-
「我與他人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是主要方向。
-
已無絕對的抒情文或論說文,都是「夾議夾敘帶抒情」的思辨文。
-
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才能寫出有溫度的思辨。
-
所有題目都是「提案式」作文:都要提出自己的想法,要學會「向世界提案」——有想法還必須有做法(例如附文中的用心、寬恕)。
-
將自己的「13579寫作檔案」背進考場:大考中心選出的範文都有「文句不順」、「支撐鬆散」等大問題,何況是其他沒被選上的文章,可見考場即席發揮很難寫出好文,所以考生一定要有「發表式閱讀」的習慣,並建立自己的「13579寫作檔案」。
-
使用「對比式破題」,才可能有主題及故事感:主題是價值,價值是比較出來的。寫作要會說故事,故事就是在對比中產生衝突及戲劇張力。講愛要從恨開始講,講勇氣要從恐懼開始講。
>> 大考中心去年釋出的範文:





蔡淇華老師的觀察分享
最近看了二百多篇學生的學測國寫練習,發覺學生文章寫錯丶寫不好丶甚至文不對題的最大原因是「題目沒看懂」。也就是缺乏閱讀理解「擷取訊息丶統整觀念丶省思評鑑」的能力。
建議使用黃國珍及葉丙成老師集合全台精英,研發出的PaGamo素養品學堂課程(https://www.parents.pagamo.org/)。一個月看20篇經濟、文化、科學的多元好文,增加知識的廣度,再加上每月3~4篇的評量,訓練學生的閲讀與思辨,才是根本。
今年我也接受文大續邀,開設文學及聯考寫作課程,想了解台北及台中確定的課程,請點選連結。
記得,閲讀是一個解碼(decoding)的過程。有輸入「背景知識」(background knowedge)來解碼,才能輸出「理解與見解」(comprehension/ insight)來破題。閲讀是input,寫作是output,沒有閱讀的寫作,都是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