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孩子的學習與榮耀——景文中學
受訪者/景文中學國中部主任 蘇麗美 |採訪/錢紹非、廖予廷 |撰稿/翁詩淩
為定位創造出第三種可能
身為家長、老師的你,如果今天要把全台的學校分類,會怎麼做呢?
相信大多數人直覺反應會劃分為公立、私立。而位於北市文山區的景文中學,創造了第三種可能,介於兩者之間的定位。有別於公立學校,景文擁有更多空間及資源;不同於私立學校,景文重視會考跟上課綱。麗美主任受訪時表示:「景文中學,是一所平衡鐘擺兩端的學校」。
孩子該帶走的不是書本而是能力
來自公立學校的麗美主任,對於公立、私立學校教學現場非常清楚,她在訪談中提及自己很認同課綱的改變——朝向生活化、跨領域素養化的教育改革,不論是孩子需要培養的能力或態度,都與自身教學理念吻合。「放下書本,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透過有能力展現的自信,建立肯定所學,以及繼續追求的熱情,才是我最在意的事情。」主任這麼說道,至於培養方式,因為一場講座找上了PaGamO。
與PaGamO閱讀素養服務的邂逅
當初之所以和PaGamO相遇,主任說是因為葉丙成老師對於翻轉教育理念的推廣,深知這是未來的方向。很多師長或許都會覺得遊戲是不好的,但主任的心中卻出現了一個不同的聲音,是自己孩子無心的一句話「要相信遊戲本身是有教育意義的。」
主任的開明與試圖了解,明白了遊戲本身有它存在的價值,當一直看見它的壞處,很容易有了偏見,有了限制,而蒙蔽了一部分的真相。也因此,踏上使用PaGamO閱讀素養服務的旅程,堅信「遊戲其實是可以吸引孩子學習」的想法,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知道,知道遊戲的好應該要被彰顯,彰顯孩子樂於表達遊戲中帶來的成果。
導入PaGamO閱讀素養服務的平衡
起初在使用這項服務的時候,師長的疑慮皆是「新教育改革有需要用遊戲去呈現嗎?」身為長輩都希望能降低孩子對3C產品的黏著度,不希望孩子太常使用電腦,但是各在鐘擺兩端平衡,一昧的拒絕,其實是份外辛苦也無效力。主張適度走進孩子的世界中,了解遊戲的教育意義以及帶給孩子的成就感,在接納之下引領孩子學習遷移,師長現在已能認同PaGamO所提供的閱讀素養服務。
因此老師在學校中導讀,帶著孩子們學習,而且服務平台上有使用時間限制,能有效避免孩子沈迷於遊戲。正因為如此,景文中學在109年上學期,閱讀素養的平均正確率提高了近10%,孩子願意花在閱讀的時間也提高了2倍,代表著已漸漸開始習慣長文閱讀。對此,主任也於訪談中非常感謝師長的認可與支持,才能共同創下這樣的成果。
訪談中分享著這麼一段小插曲。曾有老師問:「講義都上不完了,還要花時間去使用這個服務平台嗎?」
當時主任的回應是:「平台的練習,家長是看得到成果的。身為老師,我們要做的是鼓勵孩子,願意跟家長分享在平台上學習的成果。」
讓老師挖掘孩子們的好,讓孩子們願意分享自己的好,這是校方致力推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