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08課綱上路,台灣的教學方式將更著重於「素養導向」教學。在教育部發布的《十二年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上,核心素養的定義是:「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的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時,所應當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其中,108課綱更是強調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希望能兼顧學生的個別需求、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對於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
一、素養導向評量是什麼?
「素養導向」除了提供學生符合當下生活情境的能力外,更要培養學生隨時能注意到問題,進而針對不足的地方學習,做出行動,嘗試解決問題。「評量」則是學習表現的檢核。
在面對後疫情時代,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改變,因此,培養能夠快速適應環境的新一代人才,一直都是教育的重點使命。而核心素養的三大主軸:「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更是需要透過教育現場的持續研究發展,才能適應如此巨大全球的結構性轉變。
不同以往只強調知識性的學習,素養導向加強重視能力及態度,學生學習時不是死記知識,更需要主動學習、具備同理心,才能夠把課堂及生活中所學轉化成能力,應用在生活探索與解決周遭問題中。
二、素養導向評量定義與依據?
在國家教育研究院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所發佈的《素養導向評量的界定與實踐》中,寫到素養導向評量的目的:「在於評估、回饋與引導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之實施;其中「導向」二字意味著期望透過適當的評量實務,引導並落實能夠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領域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
而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第166期電子報指出:「素養導向評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素養導向的教學,比例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試題的品質。」因此建議以下列兩項指標作為素養導向評量依據:
1.佈題強調真實的情境與真實的問題:不同於以往的測驗著重背誦知識點,素養導向則較強調能否逐步應用核心知識與技能,以解決真實情境脈絡中的問題。除了真實情境之外,素養導向的問題應盡可能接近真實世界。
2.評量強調核心素養:不管是單一科目,或是跨領域的核心素養,都會強調「學習表現」和「學習內容」的結合,因為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應用於理解或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
三、教育專家:多元化是素養導向評量方式重點
常見的素養導向評量會透過多元化的教學與學習情境,例如自然科的實作、社會科的小組分工合作報告、或是專題研究,輔以多元化的評量方式,例如實作評量、檔案評量等等,長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素養導向評量3大常見問題
Q:我是學生,素養題目能透過補習來得高分嗎?
A:素養學習絕對不可能透過補習就獲得,因為素養是落實在日常生活裡的感受、體驗、涵養,將文本題目結合自己所學,主動找尋自己有興趣的議題並深入了解。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閱讀素養,建議可以先多閱讀、多思考,因為素養導向常常會引用真實生活情境,字數通常會比較多一些,因此讓自己在平常時接觸文字較多的文本,可以在測驗時處之泰然地面對落落長的題目而不驚慌。
Q:我是家長,孩子應該如何複習素養導向的題目呢?
A:在數位時代的學習,面對各種未過濾的資訊,學生必須要能夠從中判斷重要的資訊、篩選正確的訊息以解決問題。因此在平常時,除了閱讀以外,更要引導孩子去思考文章背後的意涵,可以先簡單透過閱讀心得方式呈現,並以三階段去理解文章:「能否在這邊文章中擷取正確且重要的訊息」、「能否統整並解釋整篇文章的脈絡」、「面對文本,省思自己的生命歷程並且與自己的生活經驗互相結合」,讓孩子在平常時就有條理的訓練素養導向,考前也不需要額外的臨時抱佛腳複習。
Q:我是老師,在月考時需要全部出素養導向的題目嗎?
A:不需要,因為有些基本知識依舊是是素養培育的重要基礎,學生必須要先學習這些先備知識,才可以進行後續的素養測驗,因此學科評量不一定要完全採素養導向的情境題,但必須儘可能減少機械式記憶或是單純計算練習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