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資訊】你的孩子適合哪個線上平台?3個線上教學平台優缺點比較

隨著時代進步,資訊傳播日趨快速,學生學習知識的媒介也進而改變,數位學習平台已經成為許多學生、老師、家長的必備工具之一,而台灣的數位學習平台也日漸增多,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會針對三個台灣的數位學習平台:PaGamO素養品學堂、均一教育平台、翰林雲端學苑進行比較,以了解這些平台的優缺點,同時也提供家長如何挑選適合孩子的線上教學平台建議!

一、線上教學平台優缺點比較

(一)均一教育平台

      1. 優點

(1)覆蓋年齡段廣,資源豐富

均一教育平台提供的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測試評量涵蓋了台灣所有年級和科目,從小學到高中,可以滿足不同年級和科目的學習需求。此外,均一教育平台還提供了多種不同形式的學習資源,如影片、教材、練習題和測驗等,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模式中進行自主學習。

(2)教材由教育部委外出版,教材符合課綱

均一教育平台的教材和測試評量均由教育部委託國內外專業單位製作,保證了質量和可靠性。教材和測試評量的內容精簡、易懂、適合學生,並且符合國家課程標準和教育目標。

(3)有足夠的系統讓教師與學生互動

均一教育平台支援學生和教師進行線上互動,學生可以在網上與教師進行問答、討論和互動,而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問題進行個性化教學。此外,均一教育平台還提供了學習報告和成績分析等功能,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問題,從而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和指導。

2. 缺點

(1)使學生壓力增加

均一教育平台提供的測試評量功能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效,但同時也可能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由於測試評量功能的存在,學生可能會更加注重分數,而忽略了學習的過程和意義。此外,也因為老師可以在平台上開設專門科目課程,學生不只白天要在學生好好聽課,回家完成紙本作業的同時,還要完成額外的線上作業,其實是會讓學生備感壓力的。

(2)教學資源不一致

雖然均一教育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課程和學習資源,但這些資源可能沒辦法符合學生個別的需求。有些資源可能過於簡單或者過於難以理解,而有些資源可能不夠具體和實踐性。此外,由於均一教育平台的資源主要由教育部委託國內外專業單位製作,可能導致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的缺乏靈活性和個性化。

(二)翰林雲端學苑

      1. 優點

(1)豐富的教學資源

翰林雲端學苑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線上教材、數位教材、教學影片、練習題等,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更有效地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此外,平台也提供專業的教育輔助服務,例如學科專家的線上問答,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專業的教育輔助和支持,以及更好的學習體驗。

(2)個人化的學習體驗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多種學習方式,翰林雲端學苑也提供個人化的學習體驗,例如: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風格進行學習,平台還會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相應的建議和調整,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

2. 缺點

(1)價格較高

翰林雲端學苑的課程分類是依照年級以及學科,平均每一學期一科大概在2000元以上,部分服務如線上家教、線上問答等需要額外支付費用,這也會增加使用者的負擔。

(2)學習資源不夠全面

翰林雲端學苑的教學資源主要由翰林出版社提供,因此平台的學習資源相對侷限,雖然有名師團隊的課程也需要額外購買。此外,平台的教學資源主要針對國內的中小學生,較少涉及國際化教育資源和108課綱所強調的閱讀素養等方面,對學習效果可能會產生限制。

(三)PaGamO素養品學堂

      1. 優點:

(1)遊戲化學習:

PaGamO素養品學堂的最大特色就是遊戲化學習,將學習過程轉換成遊戲模式,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可以通過完成挑戰、解決問題、獲得獎勵等方式來學習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2)個人化學習:

PaGamO素養品學堂能夠提供個人化的學習路徑,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調整,使學習更有效率。除此之外,也會紀錄學生的學習狀況,家長也能在家長後台即時地看到孩子作答的情形;同時,PaGamO素養品學堂也提供了智能化的學習路徑和反饋機制,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提高學習效率!

(3)社交互動:

因為遊戲化的學習模式,PaGamO素養品學堂提供了和同儕一起進行競爭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能一起討論每週的文本內容以及虛寶獎勵,促進互動與交流的同時,也讓學習更具社交性!

除此之外,PaGamO素養品學堂有每週的線上閱讀理解課,以及不定時舉辦的素養盃挑戰賽,全台學生會在統一時間上線,跟專家講師每週一起討論文本內容並延伸思考,腦力激盪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和競爭能力!

2. 缺點:

(1)競爭壓力和挫折感

PaGamO素養品學堂提供了和同儕一起進行競爭和合作的學習模式,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但也可能帶來競爭壓力和挫折感。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為競爭和失敗而感到壓力或挫折,進而影響學習興趣和效果。

(2)不利於非常被動的學生

PaGamO素養品學堂的學習模式適合喜歡遊戲和喜歡進行互動的學生,但並不適合所有學生。有些學生可能對遊戲化的學習模式不感興趣,或是缺乏相應的遊戲技能。此外,PaGamO素養品學堂的學習模式可能不利於較為被動的學生,需要較高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有效利用。

 

二、家長怎麼挑選線上教學平台

隨著線上教育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如何挑選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的線上教學平台。選擇一個適合孩子的平台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家長們根據自己孩子的學習需求和習慣進行選擇,以下提供您如何挑選適合孩子的線上教學平台的三個步驟,為孩子的教育把關:

 

(一)確定孩子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風格:

家長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風格。孩子的學習需求包括學習科目、學習難度、學習進度和學習目標等方面,這些因素會影響孩子對線上教學平台的選擇。同時,孩子的學習風格也是選擇線上教學平台的關鍵因素之一。例如,有些孩子偏好聽覺教學,而有些孩子則更喜歡視覺教學,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學習風格來選擇適合的線上教學平台。

 

(二)確認線上教學平台的特點和教學資源:

家長需要仔細確認線上教學平台的特點和教學資源,並與孩子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風格相符合。例如,有些平台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影片、練習題、筆記等,可以滿足孩子對多元化教學資源的需求;而有些平台注重適應性評估,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狀況和進度提供相應的建議和調整。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風格來選擇適合的線上教學平台。這邊也會建議勁量選擇有架設「家長後台」的平台,因為這樣才能更即時地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

 

(三)考慮平台的學習方式和價格

最後,家長需要考慮平台的學習方式和價格。線上教學平台的學習方式包括直播教學、錄播課程、遊戲學習等多種方式,根據孩子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風格,同時也要詢問孩子的意見,因為唯有孩子喜歡,後續才會真正認真地使用及學習!

 

三、使用PaGamO素養品學堂心得

 

(一)新北市吳小姐|國小方案|2022年9月開始訂閱

      1. 請問媽媽當初培養孩子閱讀素養的動機,以及想要解決的問題? 

孩子在閱讀測驗方面比較弱,尤其在長篇閱讀較沒有耐心看完。 有次學校段考的整頁閱讀測驗,小朋友幾乎錯題半數,觀察孩子可能沒有耐心讀完所以亂猜答案。當時在臉書看到PaGamO素養品學堂的廣告,加上本身臉書也有追蹤葉丙成教授,了解老師的教育理念後,訂閱一個月試試看。

2. 孩子訂閱後的改變?

以前孩子在閱讀上比較被動,需要逼著才會看書。所以帶著試試看的想法讓孩子訂閱一個月的PaGamO素養品學堂,後來觀察孩子不排斥這樣的學習模式,而且搭配遊戲化機制,讓孩子能透過答題擴增領土,不僅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也增加成就感,所以現在持續訂閱中!

3. 選擇PaGamO素養品學堂而非其他線上教學平台的原因?

(1)線上閱讀理解課有真人老師講解,幫助孩子吸收文章 

媽媽分享每週一次的線上閱讀理解課,孩子非常喜歡,線上直播30分鐘的學習,對孩子而言不會太負擔也覺得學習很有趣,老師在課堂上還會額外補充文章以外的新知。現在孩子只要時間到了就會自主的準時上線學習,不需要特別叮嚀! 

(2)家長後台app、LINE學習型通知幫助家長掌握孩子學習狀況 

媽媽分享一周四篇的素養文章,會規定孩子必須每天要閱讀一篇文章。而我會從家長後台app了解孩子的答題狀況還有答題時間,如果孩子沒有作答我就會去提醒他。此外,最近PaGamO素養品學堂也增加Line學習型通知及Line社群交流平台,讓家長可以綁定Line就能接收孩子的答題表現以及跟其他家長交流,覺得很不錯! 

(3)看見孩子的進步 

媽媽認為雖然現在才剛使用PaGamO素養品學堂四個月的時間,其實也還在觀察孩子的學習成長。但是媽媽認為學習這件事情,主要是孩子需要去喜歡、不排斥,對媽媽來說就很開心!而且有觀察到孩子的閱讀方法有改變,會比起以前更願意講出自己的想法,孩子願意分享也表示有吸收進去!

 

🌟 更多教育請加 LINE準時鎖定:https://maac.io/1M4tt

【課綱資訊】一篇帶你了解108課綱問題與挑戰!學生、家長、老師疑惑一次公開!

一、108課綱針對不同的對象有什麼問題與挑戰?

(一)學生

1. 108課綱所規定的課本與考題內容差異

108課綱為了要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將以往聯考、學測過難的文本內容刪減,大考時卻因為要讓考卷有鑑別度,難易度不減反增。以國文科舉例,文言文在課綱內所遭遇最大的問題是課本和考試內容差異太大,課本所教授的選文僅僅只是考題裡的某個選項,大多數的考題裡引用的選文大多是學生未曾看過的,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馬上了解不熟悉的題目意思並且回答正確解答,造成成績滑鐵盧,更無法測出學生對於該考科真實的學術能力,解決的唯一方法甚至只有學生自己苦練文言文、白話文閱讀,增加閱讀的廣度。

各科出題老師的國文能力程度不一也造成學生困擾,常常使用要求學生「換句話說」、「手寫題」等等方式作為考題,答案卻是需要切合標準答案才予以給分,根本難以逃脫「標準答案」的囹圄。108課綱看似是要訓練學生「閱讀素養」的能力,但出題方式、考題邏輯完順等種種考驗下,要透過素養題培養學生的素養和批判性思考是稍微有難度的。

2. 學生無法系統性規劃「自主學習」時間

108課綱為了要讓學生學習規劃自己,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間,因此有了「自主學習」的課堂,要求學生在18周、每周2至3節課的時間內,自訂學習主題,繳交計畫書,但其實這些時間根本不足以讓學生完成一個完整的自主學習計畫,學生往往都必須使用自己的課後時間,去完成沒有人指導的自主學習計畫書。

在公立學校,學校多數會讓學生自主使用這每週的自主時間,但如果學生沒有明確學習目標,時常會將這些時間用在3C產品上;在私立學校,學校會有老師「指導」該如何進行自主學習,或是直接將自主學習時間用來趕課,遑論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了。

台灣的學生長期受填鴨式教育,上學的八小時就在學校接受老師安排,下課後短短幾小時卻又要去補習班、參加社團活動,如果又要再加上自己利用課後時間補足「自主學習」計畫的話,突然地脫離教師引導,像無頭蒼蠅一般,需要花費的適應時間成本是非常讓人暈頭轉向的。

3. 學科知識學習v.s.學習歷程製作時間衝突

在《108 課綱觀察報吿》裡提及:「所謂學習歷程自述須包含自傳、學習動機和未來規劃,與原先的備審資料相差無幾,新課綱下的高三生除了要花時間精力整理製作學習歷程自述等相關資料外,也要在每學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無法減輕負擔。」

高中生一天在學校八小時,下課短短五、六小時,要複習難度日益變高的學科、社團活動庶務、藝能科報告作業、補習班、自主學習進度,最後還有學習歷程,學校老師有時求好心切,甚至會在每個課堂出作業,讓學生提交成為學習歷程檔案,簡直讓學生的時間規劃難上加難,每一個部分都會造成學生的負擔;尤其是學習歷程檔案如果要「符合正軌」,學生必須在高一進行相關學習經驗,高二進行深度剖析有興趣科系的研究或競賽,才能選擇相對應的學群,在短短一年了解自己的志向,僅依靠模糊的方向摸索,不免有囫圇吞棗之感。

 

(二)家長

1. 擔心孩子找不到興趣及能力而在學習歷程上落人後

面對108課綱,家長會擔心自己了解的還不夠全面,也害怕自己的孩子在青春期如此巨大的心靈成長時期無法應付、擔心改革的方向不對、升學制度複雜難以理解,更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在教育改革中失去競爭力。

尤其是學習歷程,許多家長錯把學習歷程當成才藝競賽,擔心孩子在課業之餘還要去處理學習歷程的呈現,於是自顧自地幫孩子安排好所有可以寫在學習歷程上的東西。但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因為學習歷程是呈現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多數與課業有關,或是相對領域的延伸,並不是說參加越多元的活動越好,而是針對孩子真正有興趣的領域多加著墨。

2. 108課綱會不會因城鄉差距而有落差

家長或許也會擔心:「如果孩子文筆不好、不太會表達自己,甚至因為城鄉差距而無法有參加多元的課外經驗,會不會就輸給其他人了?」然而,學習歷程是呈現學生三年自我探索的結果,因為對歷史有興趣,而參加家鄉社區的工作坊;因為對外語有興趣,報名參加古蹟翻譯志工,學生更應該把主體放在「自我探索」,而非依照「教授喜好」去製作學習歷程,更不需要花大錢製作完美的學習歷程,讓焦點回歸到自己本身的愛好才是最重要的。

 

(三)教師

1.學校是否能給老師充足訓練成本去開設跨領域教學課程

新課綱上路,從教育部到各級學校,皆需共同承擔新課綱的變動,但當學校無法銜接得宜,教育部又來不及研擬相關解套,改革所面臨的重擔,就全數落在高中老師身上。新課綱增開了校定必修、多元選修,這些特色課程讓老師備課壓力更大,學校必須提供完整教學方針:「舊有學科」大考愛考的地方、「多元領域」的課程設計、「彈性學習」如何輔導孩子製作學習歷程,老師從原本只需要當「傳道、授業、解惑也」的角色,轉變成授課老師加輔導老師加課程設計老師,壓力不只倍增,而是巨增。

學校除了不能再以過去考試導向的方式去傳授學生知識,更不能單純地更換課程名字、改變題目種類等,而是讓教導老師們重新擬定傳遞知識的策略,而非培養一巨巨的考試機器。

 

二、怎麼因應108課綱的改變?

新課綱的實施,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從以往的「知識導向」輸入轉變為「素養導向」的輸出,除了知識外,還包含如何解決生活上所面對的難題,更有「學習歷程」等撰寫要求。

家長該如何因應新課綱呢?與其惴惴不安的等待學校發放通知,不如主動從網路找相關資料,家庭的角色也應該從以往「指導孩子」變朋「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共讀並討論,除了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也能引導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與方向,創造家長與孩子終身學習的家庭氛圍。

參考文章:【課綱資訊】家長如何因應新課綱?一篇了解108新課綱內容重點

 

三、PaGamO素養團隊相關素養服務

108課綱的考試不僅限於課本,學生不僅需要詳讀課本知識,更需要足夠的理解能力,以及跨領域的長文閱讀,多圖表、數據的資訊處理能力,透過 PaGamO 素養品學堂,每週一小時,補充必備課外新知與時事內容,出題內容則是配合學校課程5大領域,讓一份教材即滿足人文社會到自然科學必讀內容。

從烏俄戰爭到艾非爾鐵塔;銀合歡到食安問題,PaGamO 素養品學堂課程涵蓋各類主題與時事議題,讓孩子讀出108課綱必備跨域思辨力!

1. 素養導向文章題組:多元文章形式,橫跨5大類議題

每月超過20篇文章、100道高品質題目,每道題組皆含專師錄製影音詳解,幫助學生釐清題目要旨、強化邏輯思考,打造全方位素養訓練。

2. 遊戲化學習模式:提供攻城掠地遊戲模式,強化學習動機

遊戲化模式提升學習動機外,有效進行策略思考及同儕共學。

3. 線上真人閱讀課程:每週線上伴讀 專師討論引導

有效訓練孩子思考,若對文本或是題目不了解,可以直接與老師及全台學生線上討論,讓學習成效看得見。

4. 素養盃學期挑戰賽:每月驗證所學,強化學習成效

每月素養盃學期挑戰賽,提供孩子一個模擬在有限時間壓力下能合理運用閱讀素養、解決問題能力的場域,檢視自己閱讀理解是否有進步。

【課綱資訊】家長如何因應新課綱?一篇了解108新課綱內容重點

一、108新課綱跟舊課綱內容有什麼差異?

(一)強調「核心素養」與「知識」的不同

以往舊的課綱強調知識的記憶及背誦,可以從基測或是學測看得出來記憶的背誦程度佔了舊課綱很大的要點;108新課綱則是從「素養導向」出發,除了單純的背誦知識點外,跨科整合、題幹文字敘述增加,甚至結合時事等重點,因此不只是文科科目,數學、自然等理科科目也會遇到需要應用到閱讀理解、重點整合等閱讀素養能力。108新課綱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方式,希望將來孩子除了要具備學科知識的「硬實力」外,也能培養出素養教育所需的「軟實力」。

 

(二)下修必修課占比,增彈性學習時間

彈性學習課程不同以往舊課綱作為導師能夠自己使用的的彈性教育,108新課綱的彈性學習時間其實是讓每一間學校考量學校特色及學生特性,規劃辦理最適宜自己學校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跨領域的協同教學。例如有些學校會將「地理」及「地科」整合,配合學校所在縣市的當地特色,帶學生跨領域地更接觸自己所在家鄉的鄉土民情,除此之外,跟原本的「彈性學習節數」最不一樣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讓彈性學習「從無到有」,讓學習放慢腳步;而新課綱則是強調「從有到好」,讓學校端以及學生端都能放慢腳步,思考怎樣做才是最適合自己學校的方式。

在此同時,108新課綱也取消電腦課,以往電腦課時學校會規定學習基礎軟體操作,實作時也較侷限於點對點的探討,學生有時甚至會興趣缺缺而轉去瀏覽社群媒體;108新課綱也針對此做更改,把電腦課取消,不再是單向的輸出資訊,希望學生不再單一的學習資訊使用,而是可以結合其他科目(例如花蓮玉里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協助花蓮國中國小推動數位科技,推廣pythons與scratch等程式語言推動科技教育,融入自走車、無人機、仿生獸等)搭配資訊科技的使用進行課程。

 

(三)新增「學習歷程」檔案,鼓勵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修課程

108新課綱為了讓學生在每個求學階段都能逐步探索自己,新增「學習歷程檔案」繳交,而學習歷程檔案其實就是升級版的備審資料,檔案包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志工服務或是參加的活動等等,針對學生自己的興趣、專長去延伸,在檔案裡展現學習的主動性、對特定領域的學習熱情與成果,讓大學知道「為何要錄取你」。

 

二、國小/國中/高中108新課綱教學內容有什麼改變?


(一)國小

1. 國語文領域
為了強調穩固基礎概念,108新課綱將低年級的國語文課增加到每週六節。除此之外,為了尊重人權、多元文化及增進族群關係和諧,以及為了讓學生更認識自己的家鄉,學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閩南語文、客家語文、原住民族語文、新住民語文(增開七種)等其中一項,每周進行一節課的學習,透過課程去了解家鄉的語言及文化,讓學生可以從小培養寬闊的眼界,更認識自己的家鄉。


例如高雄楠陽國小舉辦聖誕闖關活動,關卡中加入多國語言的口說情境體驗,有英語、越南語、閩南語、阿美語、客家語等,以拓展學生在各語文學習層面的接觸,認識不同族群的文化內涵。 學校期待學生在闖關過程中,能因應新課綱與素養能力的養成,學習策劃過關路線、進行分工協調、互相支援與加油,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展現學習成效。

2. 數學領域
數學是科學之母,從小培養學生熟悉運算符號、進行論證以及抽象邏輯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國小低、中年級的數學課皆從三節增加至四節,讓學生獲得充分學習的機會,強化數學學科素養。雖然增加四節,但所需要學習的單元並不會因此變多,多出來的一節課是根據每位學生的程度開設「類客製化」的課程:數學弱勢程度學生可以參與每週開設的數學補救課程;程度超前的學生也可以在彈性學習課程中,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數學相關的學習社團或是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108新課綱讓數學課程不再單純重視計算,而是更加著重邏輯訓練,需要讓孩子理解運算中的推論。因此過程中套公式、背公式到訓練將不再適用,孩子需要真正理解原理。而進度超前的孩子,則可以探索更深入的課程,如從原理到應用面。讓孩子漸少煩瑣的計算過程,而真正學會數學用以生活。

(二)國中

1. 國文科
在國文科裡,文言文及白話文比例雖然不變,卻多出了「自學課文至少三篇」的規定,目的是為了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除了原本的應有閱讀能力外,新課綱也強調「聆聽、口語表達」的能力,希望學校能夠在輸出知識的同時,多讓學生進行口語的表達,在表達時梳理思緒,增進自身的溝通軟實力。


例如屏東縣鹽埔國中藝術跨領域課程,由國文、表演和美術老師帶領學生社區踏查,將家鄉故事寫成劇本,用偶戲演出鹽埔建庄故事「福樹公傳奇」,讓學生挑戰自我,有人從不會說台語到全程用台語演出,除了傳承文化外,更可以讓學生用不同形式的方式結合各個領域,表達自己的想法。

2. 英文科
雖然108新課綱將英文科的重點放在理解文章,但基本的單字文法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若是不熟悉文法單字,文章也很難進行閱讀。除此之外,新課綱也強調「實用化與情境化」,例如會考將「網購」、「食物中含糖量」等相關閱讀列入考題等等,訓練學生的統整及思辨能力。

3. 社會科
在歷史科裡,舊課綱的課程編排是按照朝代時間,108新課綱則是以「主題式的教學」為主。例如每個朝代使用的幣別不同,以前的課綱會以朝代分割,分別教學;新課綱則是把幣別統整後,以單元主題式,告訴學生經濟是如何的演變的。除此之外,在新課綱裡,歷史也越趨向「略古詳今」,將重點放在生活周遭的事件。


在地理科裡,舊課綱有非常大的篇幅在強調中國及外國的地理,總會讓學生有一種在學好遠好遠地方的感覺,而108新課綱則是強調「本土性」,以台灣的角度放眼世界,才能以更宏觀的視野去了解我們所在的這片土地。除此之外,新課綱也會把「歷史與地理結合」,例如戴潮春事件是發生在哪一個行政區,請選出行政區的圖片以及現在的樣貌等等題目。


在公民科裡,因為詳盡的解釋會讓學生覺得理所當然,以至於其實對概念性的東西一知半解,在108新課綱裡,將概念以「簡答、問答方式」敘述出來,幫助同學透過層層問答,抽絲剝繭的建構整體觀念。除此之外,新課綱也強調把知識與生活做結合,例如反送中運動是屬於憲法裡規定的何種自由等等。

4. 數學科
在數學科裡,108新課綱加入計算機的學習使用,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而非單純「考驗計算能力」,例如七年級生使用計算機 M+ 或 Σ 鍵計算平均數等。當學生進入國中階段時,除了基礎運算能力,更重要的是「閱讀理解」的養成,以及解決情境問題的直觀,在這樣的前提下,計算機就只是協助的工具,而非主要角色。拋開繁複的紙筆計算,讓數學更躍然紙上、貼近生活,因為培養學生的數感能力更勝於成為只會計算的機器人。

5. 科技領域
108新課綱在國中階段最主要的改變,就是新增科技領域內容。什麼是科技領域?其實科技領域的前身是工藝課,偏向實作課程,像是刻印章、鋸木頭等等。而科技領域則是分成「生活科技、資訊科技」兩堂課,也「不納入會考考科」,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於科技的素養理解。


那科技領域課程包含什麼呢?生活科技裡包括室內設計、燃料電池、動力船、木工陶瓷等等;資訊設計裡則包括程式設計、資料處理等等基礎入門,當然成品做出來美觀及完整度都不影響成績,因為科技領域的重點就是在培養學生對於科技素養的興趣而已。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就曾在今年舉辦「科技教育創意實作競賽」,以「打造智能樂活社區-青銀共好」以及「運輸總動員」為主題,讓學生發揮團隊的想像力,製作出具實用與可操作性的作品,此競賽不但與科技領域的課程結合,並讓學生思考現實生活及未來社會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透過跨領域的知識與能力,實際動手解決問題。

參考文章:

(國小篇)新課綱到底改了什麼?國小家長必看!一起來看國小新課綱重點解析懶人包!

(國中篇)新課綱裡會考考什麼?超強大的國中新課綱分析!家長不得不看!

三、108課綱升學體制變革

(一)考科自由選考

111學年度起,學測考試科目包括:國文、英文、數學A、數學B、社會、自然共6考科,考生可依校系規定自由選考,除了國文、英文範圍考到高三上學期必修外,其他各科皆以高一和高二的必修課程內容為主。

 

(二)新增學習歷程

因應108新課綱所提倡的「終身學習」願景,教育部設立學習歷程檔案以代替原先的備審資料,希望能讓學生定時紀錄及思考自己的生涯發展,並且引導學生在建置的過程中,及早思考與探索未來。

 

(三)考試內容強調素養題型

有別於以往需要大量記憶、背誦的學習內容,108新課綱更注重的是素養能力及應用。因此孩子需要學會將各科的知識內容融會貫通,並應用於現實生活。因此,在108新課綱教育改革下,素養題型更著重於跨科整合、題幹文字敘述增加,以及結合時事等重點,不只是國文等文科科目,數學、自然等理科科目也會遇到需要應用到閱讀理解、重點整合等閱讀素養能力。

【學習資源】教你解析素養導向試題+線上免費素養題庫資源統整

一、素養導向試題命題重點有哪些?

(一)試題素材情境化

過去舊課綱強調知識背誦,或是對於單一科目的熟稔度;素養導向則是強調能將知識真實應用在生活中,因此出題時盡可能的貼近生活上所遇到的問題或是需要運用知識解決的情況,而為了要清楚描述情境使讓即使沒有相關經驗的學生也有身歷其境之感,往往情境題的題幹敘述也會較長。對學生而言,需要在平時更廣泛的閱讀,能夠短時間內了解題幹文字裡的細節;對老師而言,出題時有跨領域跨學科的整合的可能,命題會花相對來說多一點的時間,但因為貼近生活,就算學生打不出題目,也可以從生活化的題幹中學習到東西。

(二)考察整合運用能力

考察學生是否能夠融會貫通,善用不同領域或學科所學來處理跨領域或跨學科主題的相關問題,因為一項情境所面對的問題,通常不是單一領域或學科知識可以解決,包括跨科的閱讀理解、邏輯推論、圖表判讀、 批判思考、歷史解釋辨析、資料證據應用等等題目。

(三)強化評量層次及表達說明能力

以往舊課綱出題形式通常會以選擇題或是是非題為主,但隨著素養導向題目變多,制式化的考題表現方式無法讓學生用多元面向表現他對單一問題的看法,因此,混合題型或非選擇題題組漸漸變多,藉由題組,引導學生能一層一層的抽絲剝繭,思考考題想要表達的內容,同時,如果設計非選擇題的手寫題,也可以訓練在有限時間內如何精準地用文字敘述想法。

二、範例素養試題

(一)數學素養題

為期六天的書展即將在台北舉辦。小明正在尋找書展的打工機會,以下是二個書商提供的打工機會:

雜誌商A:工作六天,每天8小時,每小時時薪200元,每多販售一套雜誌多加獎金50元。

雜誌商B:工作六天,每天8小時,每小時時薪250元,每多販售一套雜誌多加獎金25元。

(1)請幫小明分析一下,在販售不同雜誌數量時,這二個打工機會的薪水差異為何?

(2)如果小明的專長是行銷,每天可以推銷5~10套雜誌,他應該選擇哪一個工作機會?


<國家教育研究院第191期>

增加另一個打工的機會,讓試題情境轉變成比較二個不同打工作機會在販售不同雜誌數量時,可獲得的薪水差異。它需要學生進行比較,找出差異原因。為了計算二份工作的薪水差異,學生很自然的就需要繪製圖形,使得繪圖不再是一個制式的工作,而是分析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工具。在分析時,學生必須發揮系統思考、規劃執行的能力,表現出數與式的代數操作,並用於推論及解決問題,才能評估二家報社的薪水差異處。當初步的薪水計算差異比較完成後,學生也必需評估自己的能力,才能思考哪一份工作比較好,或哪一份工作比較符合自己。透過這樣的修改方式便可將跨領域的核心素養、學科的學習表現融入試題之中。

(二)國文素養題

「夫不諫則危君,固諫則危身,與其危君,寧危身,危身而終不用,則諫亦無功矣。智者度君權時,調其緩急而處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國而國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昔陳靈公不聽泄冶之諫而殺之,曹羈三諫曹君不聽而去,《春秋》序義雖俱賢而曹羈合禮。」 根據這段文字,下列何者最符合作者的觀點?

(A)進諫不被採納仍危身固諫,非明智之士(正解)

(B)肯定泄冶以死進諫之舉,終於感動國君

(C)賢者居高位不敢危君,處下則隨遇而安 

(D)《春秋》序義稱道曹羈與曹君兩者俱賢

<111國中教育會考補考國文科25題>

此題評量學生是否能指出作者的觀點。引用素材取自劉向《說苑‧正諫》,篇幅較長,屬於複雜的文言文本。在選項的設計上,因為皆扣合文本的字面設計,所以單看選項沒辦法一眼選出,具有誘答力。學生必須先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知道「夫不諫則危君,固諫則危身」意思,在這種情形下,在進諫時就要採用隱喻的手法,借他事而喻此事,言他物而指此物,做到既不太損害被諫者的自尊心,照顧其面子,又使其樂於接受說諫者的觀點,就能夠分析作者透露的觀點,釐清選項的差異後,才能選出正確答案。

(三)社會素養題

歷史上某種組織的設立目的,是為了保護城市同業會員的利益,其作法包括:(1)禁止非會員營業;(2)會員間有互助救濟的責任;(3)規定價格、品質、工資、工作條件,以限制競爭。此種組織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中共人民公社 

(B)蒙古帝國的驛站

(C)唐代的市舶司 

(D)中世紀西歐行會(正解)

<110國中教育會考社會科35題>

公會保護同業的利益,最像的就是中世紀西歐的行會。行會分為商組織與傳統手工業組織,又稱為基爾特。手工業者或商人在商品經濟相當發展的條件下,為限制競爭、規定生產或業務範圍、解決業主困難和保護同行利益,由同業或相關行業聯合組成。本題沒有直接明顯列出行會特色,而是轉一個彎,暗示學生「會員的概念」,學生必須明白每個選項之間的差異性,才能選出正確答案。

三、免費線上題庫資源

(一)PaGamO:適合高中、國中、國小生

https://www.pagamo.org/

(二)均一教育平台:適合高中、國中、國小生

https://www.junyiacademy.org/

(三)學習吧:適合高中、國中、國小生

https://www.learnmode.net/home/

(四)清華大學讓素養飛:適合高中生

http://elte-nthu.hct.tw/

 

🌟 更多教育請加 LINE準時鎖定:https://maac.io/1M4tt

 

【教育趨勢】閱讀理解是什麼?專家教你兩個提升孩子閱讀理解的方式

一、閱讀理解是什麼?

「孩子每次考試閱讀題必錯?」「孩子碰到長題目就會投降說不會寫!」您是否常有這些疑惑呢?如果有的話,其實可以歸咎於孩子「閱讀理解的能力」出了問題。

在後疫情時代,學習主動的接受新知並且知道有效閱讀訊息,是當代學生的必要能力;如果閱讀理解能力佳的孩子,碰到問題時能夠擷取有效訊息,快速掌握重點,從主旨大意到細節理解,進一步找出文章中的闡述或論證;相反地,如果是閱讀能力理解較差的孩子,無法精準地擷取有效訊息,更遑論將知識轉為生活技能,活用在生活中了。

閱讀不難,理解卻很難!「閱讀」是一個瀏覽的過程,當我們看著文字訊息或是圖像表示,瀏覽的同時是否真正地將書中的訊息輸入腦中,這便是「理解」的範疇,但孩子究竟透過閱讀,「理解」了多少呢?這可能才是更重要的一件事。

 

二、孩子閱讀理解發展階段說明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閱讀心理學家夏爾(Jeanne Chall)的閱讀發展理論,有各個不同時期的重要做法:

(一)出生 ~6歲:前閱讀期

6歲前主要是發展口語能力、認字或字母、運用符號、發現書籍的存在,朗讀繪本或是閱讀圖文書籍會是重要的閱讀活動。

這時段更重視「親子共讀」的部分,親子共讀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力、專注力與想像力,不僅陪伴孩子,更能為孩子大腦帶來語言刺激。

(二)6 ~8歲:識字期和流暢期

進入小學後開始正式閱讀,一到二年級是識字期、二到三年級是流暢期。在識字期「聽比讀快」(聽仍是重要的學習管道),同時學習解碼識字的技巧,可以逐字朗讀基本讀本。到了流暢期,可以從朗讀發展為默讀,需要大量讀物練習,包括基本讀本、繪本或熟悉的內容。

而這個年斷的孩子要學習如何閱讀,包含字詞的意思、用字的對錯、照樣造句等等,讓孩子能保持對語言的敏感度是這個年段重要的議題,多跟孩子討論、互動,通常會有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9 ~14歲:透過閱讀學習新知期

小學四年級到國中三年級的階段,有足夠的能力去閱讀更大量、獨立的主題及文本,大量利用閱讀獲取世界知識、閱讀策略、語言與認知能力。

這個年段的孩子也因為大腦足夠建構文字的順序,接觸了不少的教科書、考試等等,因此檢視文字、標題和圖表之間的邏輯與關聯是非常重要的。

 

三、有什麼幫助孩子增強閱讀理解的方法

(一)圖像化故事結構

這個世代運用圖像說故事的表述方式家常便飯,短影音、短篇漫畫都用圖像化的敘事,讓孩子透過想像力去連動每一幀畫面的關聯,容易理解也更不容易忘記,同樣也可以運用在閱讀文本上,利用繪本或是學習單的模式,讓孩子邊動手邊動腦。

(二)增加動機和樂趣

從孩子感興趣的主題開始嘗試,先引起孩子閱讀動機,再逐漸引導,去思考故事的前因後果,從閱讀不一樣領域的文章,可以了解作者所要傳達的不同生活經驗、互動溝通及問題解決方法等訊息,讓孩子的視野隨著閱讀而變大,知識也隨著閱讀而更加深厚。

四、在日常生活中培養閱讀理解?三大常見問題

(一)如何幫助孩子在日常中開啟閱讀習慣?

培養孩子閱讀的第一步從父母陪伴開始,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於大腦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等皆具有正面的刺激,並能夠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及培養其創造力。透過一問一答可以增進孩子的思考模式,並幫助家長父母從中瞭解孩子的個性及有興趣的領域,孩子也能在父母的陪伴下,對事間萬物開啟好奇心的大門。

(二)如何挑選好的閱讀媒材?

開始閱讀後,下一步就是與孩子一同挑選好的文本閱讀。若在初期填鴨過多不適合的文本,反而可能讓孩子對閱讀產生排斥。家長可以提供多元領域的文本,幫助孩子挑選但不過度介入,首先建立起閱讀自信心,若不知道從何下手,也可以參考國小閱讀書單推薦,幫助孩子挑選適合的書籍閱讀!

(三)如何維持良好閱讀習慣?

「重質不重量」是閱讀初期的關鍵點,在初始階段可以讓孩子從一天5分鐘開始閱讀,或是讓孩子自己決定一天需要閱讀的頁數,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養成閱讀習慣,並慢慢增加閱讀時間或頁數。從零到一的最大困難不是做多少,而是開始做了沒,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更多教育請加 LINE準時鎖定:https://maac.io/1M4tt

學力培養 x 親子教養

開學親子講座

訂閱 素養學習
即享免費親子講座

※ 演講主題將依講師規劃微調
※ 講座時間皆為 20:00-21:00

2022.09.14

如何有策略地訓練閱讀素養?

無界塾 教務長 重佐主任
一位平凡的高中國文老師

2022.09.21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你可以怎麼做?

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
彭冠綸圖書館館長

2022.09.28

孩子你慢慢來
放下你的學習壓力

花蓮西林國小 賴老師

2022.10.05

機智教養:如何用同理心
陪伴孩子學習?

徐老師的男宿育兒日記
徐瑜亭 兒童職能治療師

← 取得報名連結

養成學科素養力

暑期閱讀素養訓練班

9場線上閱讀理解課+4場素養盃模擬考+個人專屬學習歷程表

課程時間公告

加碼!專屬課程獎勵